克拉運河計劃有望成為現(xiàn)實
2014-03-17 08:16:11 來源:海外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推進,克拉運河計劃有望成為現(xiàn)實。近日,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yè)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東盟的“鉆石十年”也將收到最好的禮物。克拉運河位于泰國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根據(jù)工程計劃,這條100公里的人工運河貫通印度洋和泰國灣,成為亞洲最大的一條人工運河。
克拉運河開通后,東盟貿易區(qū)和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將不再通過馬六甲海峽,克拉運河相對原有的馬六甲航線,直線縮短一千多公里的航程,這為東盟自貿區(qū)的物流貨運節(jié)約了大量的航運成本和時間成本。屆時,東盟、中國和日本乃至世界的貿易體都因克拉運河的開通而受益。
克拉地峽運河項目如果能夠順利實施,那么對于東亞的經濟促進作用是再明顯不過的。同時也是中國發(fā)起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zhàn)略的有力支撐。作為自身能源戰(zhàn)略和海上貿易通道的考慮,克拉地峽運河的作用對中國更加明顯。除了作為非洲和歐洲的主要海上貿易通道,中國有60%的石油補給來自中東,80%的石油進口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運抵中國本土。
美國智庫針對中國的遏制戰(zhàn)略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離岸控制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的中心意圖是,如果美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巽他海峽以及澳大利亞南北的海上通道,那么中國的原油進口和原材料、制成品進出口都將中斷。從地緣政治角度出發(fā),由于中國沒有能力設置一條油輪和集裝箱貨船迂回進入本國港口的通道,因而中國經濟將蒙受巨大損失。
作為目前中國能源和海上貿易最便捷的通道,美國對于馬六甲海峽的控制將好似一只一直扼住中國喉嚨的大手。而克拉地峽運河項目將為中國開辟出新捷徑,并同時惠及東亞的大多數(shù)國家。區(qū)域內的經濟大國日本韓國也會因此降低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但是美國應該不會坐視自己在關鍵水道的軍事優(yōu)勢地位喪失,其跟隨性的戰(zhàn)略調整必然會應運而生。
雖然泰國在中美之間實施戰(zhàn)略平衡,但是在安全戰(zhàn)略上還是傾向于美國。這就很難保證一旦中美發(fā)生沖突時,泰國能否確保中國在克拉地峽運河的利益保障。這一點在中國參與克拉地峽運河項目時,中國方面必須與泰國做出明確的約定條款。該航道的安全維護,可以由區(qū)域內的各國共同保障并杜絕美軍干涉。
克拉地峽運河項目對于中國的印度洋軍事戰(zhàn)略意義不大。因為只要中國和泰國沒有建立起軍事盟友關系,那么中國海軍艦艇在經此運河出入印度洋時仍然沒有秘密可言,尤其是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的行動更加沒有意義,經此出入印度洋的中國潛艇無疑是自我現(xiàn)行。而運河有限的寬度和深度,很可能在戰(zhàn)時被利用擊沉的大型貨輪阻塞。
因此很多外媒文章炒作中國參與克拉地峽運河的軍事用途根本沒有依據(jù)。理論上在中國海軍沒有獲得與外部干涉勢力的軍事威懾平衡的時候,克拉地峽運河只能是作為一條比馬六甲海峽更加便捷的海上經濟通道而已。